情感交流:酿着辛劳,醉在骄傲
●父母身教胜言传,勤劳坚韧支撑子女成才。无言付出终成骄傲●
2025年7月1日,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5号楼住院部电梯间的金属壁映出蔡大叔的身影时,正午的阳光正斜斜切过医院的走廊。1963年生的他,坐在长凳上,打开塑料饭盒,一份套餐,手边还有一瓶白酒,正就着饭粒慢慢抿。歙县上丰乡的乡音裹着酒香飘过来,他说自己好酒,一天两顿,早晚各喝半斤,这习惯在老伴住院的一个月里,也没断过。
攀谈间,他的笑容始终未褪。聊起孩子,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光:女儿36岁,上海师大毕业;儿子32岁,上海交大的高材生,如今在包河区开公司,生意红火。“俩娃出息,”他扬了扬手机,屏保是6岁外孙和4岁孙女的合照,“住院的钱、我的零花钱,都是儿子包了,每月还给两千。”
他的手,骨节粗大,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的痕迹。那是歙县长凤农村的印记——几亩薄田,还有漫山的茶叶和菊花。从前侍弄庄稼时,他大概没想过,自己握过锄头的手,竟撑起了两个孩子的上海梦。
告别时,他执意加了微信,说:“闲时来我家,带你看茶山,新采的菊花泡着喝,比这白酒润。”阳光下,他举着手机拍照的样子,像捧着自己最珍贵的庄稼。
这或许就是父母最深的耕耘:不必言说的付出,终将在孩子身上结出果实。蔡大叔的酒里,酿的何止是岁月,分明是一个农民父亲,用一辈子的辛劳,浇灌出的骄傲。
文章点评